热点
教育部发布2025年高考十问十答
广东建立3540个“老班长工作室”助力基层治理
退役军人李荣飞成立的建立“飞哥调解室”是东莞松山湖首个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。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
从军营到地方,班长他们始终未改军人本色。室助在广东,力基理一大批退役军人正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,层治凭借独特的广东个老工作组织优势与专业能力,成为化解矛盾纠纷、建立凝聚社区共识、班长提升治理效能的室助重要力量。
他们不仅延续着部队的力基理纪律意识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为民服务情怀,层治更在应急抢险、广东个老工作国防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“平时服务、建立急时应急、班长战时应战”的使命担当。广东退役军人正在用实际行动,为基层善治注入正能量。
“铁脚板”走出群众路线新实践
“什么时候能解决一下大塘片区的灌溉水塘漏水问题?”“邻里间的道路纠纷需要帮忙调处。”在河源市紫金县凤安镇的禾坪上,十几张小板凳围成一圈,镇里的退役军人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村民们的诉求。这样的场景,如今已成为紫金县各个村子的常态。
为推进退役军人赋能基层治理,河源市紫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推出“禾坪说事‘兵’先行”活动,搭建起包括县镇两级人大代表、县级政协委员以及党员代表、退役军人、法律顾问等在内的“评理说事团”,每月在一个村(社区)的禾坪零距离了解社情民意,着力解决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与涉及村民利益的民生难题。
随着“禾坪说事‘兵’先行”活动的开展,退役军人志愿者作为“评理说事团”的成员,成了禾坪上的新主角,群众信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紫金逐渐形成。
从田间地头到企业车间,退役军人的身影活跃在基层治理第一线。同样在东莞,“飞哥调解室”也成为群众口中的“暖心站”。
“感谢‘飞哥调解室’,用心帮助我们和企业沟通协调。我想向你们说一声谢谢!”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片区党委的热线接到一通特别的感谢电话。原来,此前“飞哥调解室”成功调解4起矛盾纠纷,调解金额达27万元。而这个感谢电话,正来自于其中一名涉事家属。
退役军人李荣飞退役后主动下沉到松山湖生态园片区,为群众排解纠纷。他负责的“飞哥调解室”,是松山湖首个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。“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地”的服务理念,让退役军人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生力军。
广东持续加强老班长工作室、心理辅导室、法律援助室等阵地建设,建强老兵网格员、调解员、平安志愿者队伍,引导广大退役军人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志愿服务聚力赋能。目前,我省共建立“老班长工作室”3540个、组建老班长队伍7048人,4000余名退役军人加入思政指导员队伍,在化解邻里纠纷、纾解社会矛盾、守护一方平安的“新战场”上,续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。
全省组建38支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
“军装虽脱,军魂犹在。”除了基层调解,退役军人在应急抢险、国防教育等领域同样勇担重任。
在中山大学的分享会上,省老兵宣讲团成员、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刘坤德讲述了他作为基建工程兵,投身深圳建设勇做“拓荒牛”的故事。
肇庆邀请一等功臣、最美退役军人、优秀退役军人组建起60支“兵讲团”,依托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、国防教育基地、青少年军校等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阵地,常态化开展“铁军讲堂”宣讲活动,推动国防双拥宣传教育走深走实。
从国防军事到红色故事,从高校机关到社区街道,广东探索“新时代文明实践+退役军人志愿服务”新模式,组建“老兵永远跟党走——老兵宣讲团”等宣传队伍,广泛宣传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发挥弘扬红色基因作用。这群退役老兵为大家带来一场场既接地气,又走在前沿,更富有“军味”的宣讲活动。
从国防教育的理论课堂到应急抢险的实践战场,广东退役军人完美诠释了“平时服务、急时应急、战时应战”的使命担当。
“看到群众都安全,再累也值得!”此前,肇庆市怀集县受台风“蝴蝶”影响,部分街区出现积水导致群众被困。佛山市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闻“汛”而动,派出14名专业救援队员、3辆救援车和3艘冲锋舟前往支援,及时发现并转运被困人员。
一次次急难险重的任务中,总不乏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的身影。广东不断完善选拔、培训、激励、保障机制,让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,打造退役军人参与治理的广东品牌。其中,广东将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作为重中之重,培育了可调度、成规模的38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。
“这些队伍配备了专业及通用救援装备,包括地震雷达生命探测仪、水下推进器、水下机器人、冲锋舟、橡皮艇、救生衣等,可有效应对各类应急救援场景。”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共有专业应急救援骨干力量6197人,共持有1650项救援资质,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南方日报记者 马瑞婕
通讯员 叶婷婷 刁晓玲